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安庆博物馆服务质量,11月7日上午,安庆博物馆举办了第三期“皖江文化沙龙”,特别邀请著名黄梅戏研究专家何成结作为主讲嘉宾。在王红星馆长的主持下,何成结老师就“黄梅戏的起源”与全馆干部职工进行交流和探讨。
活动现场,何成结老师围绕安庆延续五百多年的戏曲脉流、清代安庆的戏曲文化空间以及安庆民间艺术与黄梅戏的形成等三个方面,以专业的视角将黄梅戏的起源娓娓道来。他还重点阐述了从昆曲、青阳腔到黄梅戏的演进历程;徽戏、黄梅戏在安庆与石牌产生的历史机遇;安庆的民歌时调、说唱艺术等对黄梅戏起源的影响。我馆干部职工也热情交流,并以热烈的掌声对何成结老师表达感谢。
王红星馆长在致辞中表示,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凝聚着安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位列中国五大剧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已成为安庆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安徽省代表性文化品牌及标志性文化形象。
他强调,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对于抢救、保护、传承、弘扬黄梅戏文化遗产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馆干部职工要充分利用好馆藏戏曲文物,做好“安庆戏剧发展史”、“黄梅戏艺术特色”、“黄梅戏艺术发展的时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挖掘戏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展陈内容;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加强与黄梅戏相关机构、团体以及戏剧爱好者的交流合作,擦亮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的金字招牌,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