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二自来水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战国墓。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进行清理,共出土12件器物。现将该墓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M1)位于安庆市区,迎江寺东边的王家山,南临长江(图一)。墓葬封土层约3~4米,已在施工中被揭去,墓葬破坏严重。
图一M1位置示意图
M1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土坑南北长2.2、东西宽1.8米。椁板腐朽严重,只剩两块残木,骨骼无存。墓坑内填塞有白膏泥,厚约0.3米,在墓葬一端出土铜鼎及陶器残件,中部出土兵器等。
二随葬器物
M1出土器物12件,其中陶器残件6件,铜器6件。
1.陶器 破损严重,大部分无法复原,仅有少量残件。
钫盖 l件(Ml:l)。方形,盝顶,见方10厘米。上有4个云形纽,口沿部微敛,有子口。边10厘米。素面。(图二:l)
鼎足 1件(Ml:2)。圆柱形,下部残。残高10.2厘米(图二:2)。
卷云形纽 4件(Ml:3~6)。为敦盖上饰纽,有榫卯结构(图二:3)
2.铜器
鼎 1件(Ml:12)。扁盖,上中央一桥形纽,纽穿一圆环,纽外饰凸弦纹三周。身子口,圆唇,口沿下饰凸弦纹一周。浅腹,上部有附耳,底略平,半圆椎形足。通高22.4、口径18厘米(图三、四:1)。
图四铜器
1.鼎(M1:12) 2.铎(M1:11)
3.镦(M1:10) 4.矛(M1:9)
5、6.剑(M1:7、8)
(l、3、4为l/4,2为1/2,余为1/6)
剑 2件。均在剑身中部折断。1件(Ml:7)斜从厚格式。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起脊线。倒凹字形格,圆茎,内实,有两箍棱,棱上饰突起的云雷纹,圆盘形首。剑格、首有铸、错金鸟篆铭文32字。为越王丌北古剑。剑通长约64、茎长9.6、格宽5.2厘米(封三:l~4;图四:5;九)。另l件(M1:8)斜从窄格式。近锋处较圆弧,锋尖,中起脊线。一字形格,圆茎,内空,璧形首,首与茎连接处有一穿。剑通长54.3、茎长8.7、格宽4.5厘米(图四:6;五)。
矛 l件(Ml:9)。刺长叶窄,棱脊突起,锋锐。两道血槽至锋部。圆骹,下端内凹,呈燕尾形,上一长方形穿。骹内尚存木柲残段。通长24.7厘米(图四:4;六)。
镦 1件(Ml:10),残,为矛镦。圆柱形,上大下小。圆形銎,舞平,下部作三叉形。残长9.8厘米(图四:3;七)。
铎 1件(Ml:11)。短方銎,舞平,铣部内弧。高7、宽6.3厘米(图四:2;八)。
三关于越王开北古剑
M1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铸造精湛,通体无锈蚀,刃锋锐利,鸟篆铭文字迹清晰,错金铭文细如毫发。剑格两面各铸铭文10字;剑首铸铭文12字,共32字。其中有16字错金,与未错金铭文相间排列。剑格正面铭文为“古北丌王(越)戉戉(越)王丌北古”;背面铭文为“自(剑)佥用(作)乍自自乍(作)用佥(剑)自”。剑首铭文为“隹(唯)戉(越)王丌北自乍(作)之用之佥(剑)(图九)。按铭文所记,此剑为越王丌北古自用剑。丌北古为越王句践之孙,即越王盲姑(不寿)。据目前所知,经考古发现与传世的越王剑近20余件,其中有越王句践剑、越王者旨於睗剑、越王丌北古剑、越王州句剑。这些越王剑中,属丌北古剑铭文字数多。王家山M1出土的丌北古剑是目前已知的第二件。第一件丌北古剑,现藏上海博物馆。由于该剑剑首残损,使铭文起首第一字难以辨认。马承源先生曾认为上海丌北古剑剑首铭文第一字为隹(唯),现比对安庆剑,证明马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同时,马先生提出剑格背面第4字不识等问题。安庆剑其剑格背面第4字与越王州句剑铭中被容庚先生释为“剑”的字体相近,所以安庆剑此字也应释为“剑”。由于上海剑与安庆剑为同一类型,又同为越王丌北古,因此,推测这个字同是“剑”字。仔细对照这两个字,其首尾基本一致,不同处是中部笔划各异(参见图一○)。鸟虫书体的铭文做为装饰性文字,其笔道盘曲叠绕,增减不定。两字中心部位的笔划是否是一繁一简的写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越王丌北古剑剑格铭文的读法,笔者认为正面10字应从中端向左右侧顺读,为“戉(越)王丌北古”;背面10字也应照此顺读,第5字可不读,为“自作用剑”。第5字应是为对称而设,并无实际意义。剑首第8字不识。马先生将上海剑剑首第8字释为“元”,安庆剑剑首第8字与此字上半部不同,似为“公”字,有待考证。
四结语
据《怀宁县志》载:“周,安庆为皖桐两地,今怀宁(怀宁县治即在安庆市内)跨两国之间。皖国,伯爵,偃姓,皋陶之后,楚灭之在春秋前。桐国,爵姓缺,春秋定国公二年楚灭之”。由此可知安庆早在春秋时即为楚国属地。从安庆王家山M1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除越王丌北古剑和鼎外,基本属楚文化遗物。如Ml:8剑和Ml:9矛分别与湖南古丈白鹤湾楚墓出土的Ⅰ式剑、Ⅱ式矛相似。另外,陶器上纽的形制也与白鹤湾楚墓相同。Ml应为战国中期的楚墓。而M1中发现越王剑,应有如下两种可能。其一,越王馈赠楚国的礼品。楚越之间的关系据《左传》、《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越春秋》等文献记载,在楚威王之前两国关系是很密切的。越王剑作为礼品流入楚国是有可能的。其二,为楚灭越所获战利品。在楚威王之后,楚、越关系开始破裂,于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安庆王家山M1属小型墓葬,礼器很少,推测墓主身份不高。因此,越王剑做为楚灭越时所获战利品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简介】黄光新,男,安庆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